共大武夷山分校

发布者:yuanjia发布时间:2022-05-01浏览次数:1307

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夷山分校(以下简称共大武夷山分校)坐落在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石垅,19588月创办时隶属于上饶地委,为专属分校;196812月划归铅山县管理,更名为共大铅山分校,为县属分校。19794月本年停止招生,198310月恢复招生50人,设农学专业,学制三年,学历职业高中。19997月实行校、场分开,成立共大林场。20014月至200510月,因体制改革,共大铅山分校停止招生,大部分老师分流,校、场合并。20077月,铅山县政府对共大林场进行改制,撤销共大铅山分校,保留共大林场,划入武夷山镇管理。

共大武夷山分校


共大武夷山分校礼堂

共大武夷山分校是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,于195881日和共大总校及井冈山、云山、庐山等30所共大分校同时举行开学典礼。共大武夷山分校创建之初,全校师生以共大总校为榜样,发扬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,积极参加劳动建校,经过两年多努力,逐步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,初步建立了具有半工半读特点的教育体系,以办中专为主,根据需要,同时开办师资训练班。共大武夷山分校设置了林学专业、农学专业、畜牧兽医专业、财经专业,共培养毕业生2084人(其中师训班192人)。共大铅山分校自1968年更名至1980年停办,共培养毕业生1883人。

共大武夷山分校办公楼

为加强共大分校的领导,由垦殖场党委书记兼分校党委书记,场长兼校长,同时设专职副书记、副校长。共大武夷山分校历任校领导和负责人有:刘栋林、宣金堂、鞠景福;安国臣、焦仁邦、王渊发、孟昭春、杨志坚;付民峰、王裕清、杨天德。

在武夷山综合垦殖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,共大武夷山分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教学特点,进行单独运作,生产劳动和教学活动保持相对独立。为了建立生产和教学基地,解决自给困难,建立了砖瓦厂、明子干馏厂、中药厂、芳香油厂、细菌肥料厂、竹器厂、基建队等生产单位。1965年,粮食生产达353262斤,造林55800亩,茶叶垦修100亩、抚育毛竹450亩、次生林改造100亩。共大武夷山分校从1958年办学以来,实行“半工半读”,学校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建校到文化大革命前,建筑生产和生活用房13487平方米,生产粮食达40万斤,师生用自己双手,在荒山野岭创办校园,使学校环境、设备、教学、生产、生活等条件都具备了一个“半工半读”中等专业学校所需要的规模。学校通过勤工俭学,达到自给有余。

半工半读的学校,一方面要搞好生产,一方面要搞好教学。合理安排生产劳动和教学时间,一般来讲,第一学年劳动6个月,学习5个月,第二学年劳动5个月,学习6个月;第三、四学年劳动4个月,学习7个月。教学内容和劳动内容相结合,做到做什么学什么,学什么做什么,把学和做、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。

共大毕业生经过几年学习和劳动锻炼,表现出政治觉悟较高,专业技术熟练,身体强壮,有热爱劳动、能吃大苦、联系群众、关心群众利益、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良品德,在工作岗位上受到群众好评。武夷山分校畜牧兽医班十四名毕业生分配到县兽医站工作,有七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。毕业生洪宗发(女)、刘清虎分配到余江县森工局工作,开始因为不受重视,洪宗发被分配到木竹采运站当炊事员,刘清虎分配当搬运工,但是他们仍然埋头苦干,毫无怨言,不但出色地完成本身的任务,而且还积极帮助别人干重活,帮助职工学习政治文化,受到全站职工赞扬,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。

共大武夷山分校校歌《劳动大学真正好》


共大武夷山分校建设的非常不错。19649月14日,湖北省赴共大参观团,由华中师范学院、湖北省函授学院等23个单位组成,在华中农学院副院长梁维直同志率领下,一行27人到达共大总校考察。湖北省参观团在共大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参观考察,他们除参观共大总校外,还参观考察了大茅山、武夷山、珍珠山等分校,深入到农场、林场等生产基地,了解学校的生产管理和学生劳动情况。9月23 日,在上饶地委有关同志陪同下,到达共大武夷山分校参观,历时四天,临别前夕,梁副院长等同志热情为学校题诗,给全体师生鼓舞很大。

参观共大武夷山分校有感

武夷峰叠万千重,  一校矗立画图中;

披荆斩棘创大业, 能文能武树新风。

革命意气冲霄汉, 劳动歌声震蛟龙,

红色种子勤培育, 撒向人间建奇功。

梁维直敬题

一九六四年九月

 

共大武夷山分校,创办于1958年8月,是一所半工(农)半读的新型学校,她经历过激情的岁月和改革的热潮,生动诠释了现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史。从共大武夷山分校成立到改制,在各个历史时期,她一直扎根红色革命老区石垅。“半工(农)半读、勤工俭学、学习与劳动相结合,政治与业务相结合”是方针;“艰苦奋斗,自力更生”是共大人传承的品格。

  为了尊重历史,珍惜过去,昭示未来,铅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建校60周年之际,利用老仓库建校史陈列馆,以图、文、物等形式,叙写艰难与曲折,展示辉煌与成就,启迪回忆与未来。(摘自校史陈列馆“序言”)

共大武夷山分校校史陈列



作者:档案馆 廖述香